僧格林沁,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,博尔济吉特氏,道光五年(1825年)入嗣袭封扎萨克多罗郡王,曾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,俘获林凤祥、李开芳,因功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,被清廷称为“国之柱石”。僧格林沁后在咸丰九年(1859年)的大沽口之战中击败英法联军,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第一次在抗击外来侵略中取得胜利。❖ 前杭州将军国瑞为遵旨查明亲王僧格林沁“追剿”捻军阵亡情形事奏折这样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悍将,竟然阵亡在剿捻战役中,这使清廷上下异常震惊。前杭州将军国瑞上奏了僧格林沁阵亡情况,清廷认为奏报的内容不太详细,令其“续查具奏”。这件档案就是收到寄谕的国瑞经过再次调查后所上奏的奏折。奏折详细地报告了僧格林沁剿捻最后一战的前后经过以及阵亡情形。当太平天国起义在南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时,捻军也活跃在中国的北方。咸丰七年(1857年)春,以马队为主的捻军接受太平天国领导,在淮南战场直接配合太平军行动,淮北战场则与太平军遥相呼应,清廷开始派遣重臣督办“剿捻”事宜。咸丰十年九月,蒙古亲王僧格林沁被任命为主帅,统领他的蒙古马队和步队,“追剿”行踪不定、飘忽无常的捻军。但常常被捻军牵着鼻子进行被动追击,“日行百里以外”,使清军疲惫不堪,餐饮无时。“强刚自用”的僧格林沁本人更是寝食俱废,但并没有放缓追击的节奏。
同治四年(1865年)四月二十四日辰时,清军尾追赖文光、张宗禹率领的捻军至山东曹州府菏泽县,探知捻军已驻扎高庄集一带三日,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南下。众将官建议让过捻军前锋,兜后由北尾随“追剿”。僧格林沁力排众议,决定由南向北迎头对决,并将兵力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。双方先在沙堌堆激战,清军中、西两路败退,僧格林沁督战东路,被捻军逼至荒庄扎营。捻军三面合围,构筑营垒,并挑挖长濠以围困清军。自午时至亥时,在众将官三次请求突围后,僧格林沁终于允准夜间行动。子时,清军冲向捻军营垒,捻军从四面蜂拥而来,愈聚愈众,将清军层层包围。清军马队且战且走,至北面长濠边时,清军马队被打散,僧格林沁身边只剩数十骑相随,马跃濠沟间,僧格林沁落马,坐骑跑失,在换乘家丁之马“飞奔十余里后,众皆失散”。落后的家丁发现僧格林沁坐卧在路旁,正想带主人离开时,又来了几个捻军。奉命藏入苇塘的家丁,远远望见几个捻军将僧格林沁围住……二十五日午时,副都统成保在曹州府城西北15里外的吴家店麦地内寻见僧格林沁尸体,受伤8处,颈项伤痕7处,其中3处刀伤,4处矛伤,另有右肩矛伤1处。僧格林沁在出击捻军时中伏被杀,时年55岁。同治帝与两宫太后下旨辍朝3日,亲临祭奠,赐谥号“忠”,配享太庙,绘像于紫光阁。作为清朝倚重的大将,僧格林沁之死象征着八旗军事力量的没落,对晚清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。版权声明:本号文章、档案插图、音视频等版权均归“皇史宬”公众号(ID:mingqingdangan)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!
近期文章:
☆《四库全书》纂修中的奖与惩
☆ 展览来了|皇史宬展览抢鲜看
责任编辑:王慧萍 美术编辑:丁 威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